江西中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创编的练气八法之一—“抻气”锻炼方法,通过上肢的反复抻动来激发、调动和畅通全身的气机,可快速达到强身、祛病、开智的目的,这种练法简单高效,方便实用,深受广大习练者的欢迎。动作要领基本姿势抻气的姿势站着坐着都可以。站着练要求两脚并拢,腹部肚脐回收,腰部命门后突。坐着练要求两脚分开与肩等宽,腰部命门前塌。相比较,站着练更容易调动全身的气机。但无论是站着练还是坐着练,都要保持下颏回收,百会上领,周身中正,两眼轻轻闭合,神意内守,松静自然。预备动作两手掌心对着身体,沿腰带平脐拉开,至两侧
说起站桩切不要以为是武术或气功专有,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说法,指的就是站桩。古人把站桩看作是医学的一部分,因为其具有养生保健、康复治疗和延年益寿,与医药疗疾有异曲同工之妙。多数人认为医生开出的处方、药才叫医疗,其实这是狭义的认识。从广义上讲,只要对人的生理机能有调节作用,对某种疾病具有防治效果,均为医疗。其中“运动疗法”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站桩是一种位静式运动疗法,一代武学巨匠王芗斋创立的大成拳极其看重站桩的重要性。大成拳系无套路拳法,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
老子按摩法又称太上混元按摩法,据传是春秋时期老子所创,但一般认为是托名老子。本法始见于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共有49式,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使全身的各部肌群得到运动,并强调意念与姿态的结合,以达到强向健体的目的。
天竺国按摩法又称婆罗门法,是古印度的一种养生保健按摩法。早在唐代就已传入我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予以载录。共有18式,简单易学。
马王堆《导引图》又名帛书导引图或马王堆汉墓导引图。源出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聃的一件彩色帛画。本功法可分为养生功和医疗功。养生功以养生保健为目的,多为模仿动物动作的功法,如螳螂、熊经、猿呼、鹞背等。医疗功以康复治疗为目的,多标明“引”治某种疾病的术式,如引聋、引膝痛、引温病等。但由于年代久远,画面和文字多残缺不全,现将李聪甫《传统老年医学》中研究整理后的功法摘录如
导引行气法源出《云笈七签》。本法动作简单,以调息行气为主。【1】 于半夜之后或中午之前,解开头发,面向东方,两手握拳,闭气,调整呼吸。然后举起双手,向左右导引,再用掌以按摩两耳。【2】平卧,引气3次,然后用手指掐压后颈筋脉(相当于风池穴)3次。【3】端坐,面向东方,闭气调息5次。用两手中指点蘸口中唾液14次,然后两手掌相互摩擦,轻揉双目。【4】端坐,面向东方,闭气调息3次。用两手食指按揉两侧鼻翼。【5】端坐,面向东方,闭气调息4次。上下牙齿相叩数十次。【6】俯卧或侧卧,闭气调息6次。【7】蜷卧,闭气调息7
老人导引法源出清·曹廷栋《老老恒言》。本法专为老人而设,易学易行。【1】 卧功(01)伸直两足,脚趾向上,两臂向上伸直,掌心相对,掌距约30~50厘米,双手及整个身体左右摆动数遍。(02)伸直左足,右脚前屈,用双手抱右足,向左肋下方引拉数遍。然后伸直右足,左脚前屈,双手抱左足向右肋下方引拉数遍。(03)两膝并拢弯曲,两足外展,同时双手分别攀左右足,向外展数遍。(04)伸直左足,弯曲右膝,用双手勾住右足底,用力上顶,让膝头抵住胸部。然后伸直右足,依前式轮流做数遍。(05)伸直两腿,双手分别握住左右拇趾,头及
中国的气功有很多种,但是气功修养的三个方面却没有什么大的不同,那就是调身、调息、调心。息是呼吸的次数,身和心是身体和心神。这三个方面归纳起来首先就是动和静的问题。大家可以想一下,你身边的人有的爱动,有的喜静,爱动的有健康的、长寿的,可也有身体不好的,甚至早夭的。爱静也是如此,有的健康,甚至很长寿,也有的身体不好,病秧子。那么,究竟是爱动好还是爱静好?怎样才能对身体、对健康更有利呢?其实,仔细阅读古代中医经典,中医历来都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因素的,而是强调动静结合。总结中医关于动静结合的具体方式,精髓应该是
1.练气功能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人到中年脏器则开始衰老,人到老年脏器老化或发生病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血液循环受阻。例如胆固醇高、血脂高、血液粘稠高度、血管粥样硬化等均可造成动脉硬化、血循环不畅等,这些都属于祖国医学中气滞血瘀的范围。练气功可以降低人的血液粘稠度、降低胆固醇、血脂;可以增强人体内脏的功能,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2.练气功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练气功到一定程度,口中津液增加,唾液中含多种免疫细胞,能增强人的免疫力。经过科研检测发现,练气功组的人与不练气功的对照组的人相比,血液中各种免疫细胞增加,人体
气功美容是运用各种气功功法以防治损容性疾病或延衰驻颜、轻身健体、增添气韵、美化形体的一种美容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观。中医认为:人的形体肢节、肌肤毛发、五官爪甲等无不与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联系,只有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健旺,元气充沛,才能润发美颜即所谓"有诸内者必行诸外"。气功美容就是通过调节体内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却病保健美容的目的。气功治病的基本原理是强调调身、调息、调心,强调"意气合一"。气功能以意念指导放松、以意念诱导入静、以意念调整大脑和皮层下各级神
心理治疗自古就有。从广义上讲,凡是医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患者启发、教育、劝告和暗示,提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调整病人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心理障碍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都可以认为是心理治疗。从狭义上讲,心理治疗是一类有异于化学、物理、生物等传统治疗方式的特殊治疗手段,是针对消除某种心理症状或行为障碍提供的专门心理治疗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来设计的,有一定的方法、适应症和病人的选择。心理疗法的出现弥补了医学治疗中
这里的“心”是指心理、精神,“身”是指形体及其生理功能。顾名思义,自我心身锻炼方法是指发挥意识能动性,对自身的精神、形体进行锻炼的一类方法。1、气功锻炼含有丰富的心理锻炼内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谈到气功时写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里的“精神内守”与“独立守神”,清楚地表达了古人在气功锻炼中对精神的要求。气功术语“全凭心意练功夫”更加显示了心理活动在气功锻炼中的主导地位。气功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意识进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入静状态。这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