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在国外首先由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发现,所以又称“道尔顿症”,色盲以红绿色盲较为多见,蓝色盲及全色盲较少见。由于患者从小就没有正常辨色能力,因此不易被发现。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一般认为,红绿色盲决定于X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即红色盲基因和绿色盲基因。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男性性染色体为XY,仅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只需一个色盲基因就表现出色盲;而女性性染色体为XX,所以那一对控制色盲与否的等位基因
儿童青少年”近视”眼95%是缘于错误的握笔姿势,虽然孩子正式握笔应该是上小学之后,但目前大部分父母都会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就让孩子开始学写字画画,所以建议从幼儿园阶段,父母就要及时纠正幼儿的握笔姿势。幼儿何时才适合握笔写字,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指标:1、可以完成以视觉追踪线迹、手眼协调发展成熟。2、已经习惯用手进行各种活动,手指的灵巧度也慢慢增高。3、会使用剪刀、能够抓握小镊子。4、手部能顺利进行穿越身体中线的活动。5、可以划出九个基本图形:直线、水平线、圆圈、十字、左斜线、右斜线、正方形、交叉线及三角形。6
晚上关灯玩手机、看电脑,”青光眼”可能就会找上门来。专家表示,在昏暗的环境里用眼,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容易引发青光眼,严重者还会造成永久”失明”。专家表示,青光眼的发病人群已不仅限于中老年人,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她接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有8岁。专家表示,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不能根治,一旦失明就无法逆转。久留暗室、情绪波动、长期低头伏案等都是引发青光眼的诱因。”继发性青光眼”如何分类?1、”外伤”性青光眼: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
”角膜病”又叫黑眼珠,引起角膜病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治疗角膜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该怎么预防角膜病呢?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预防角膜病,应注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单疱”角膜炎”患者终身带毒,任何影响免疫波动的因素,都会引发旧病复发。角膜病患者应该生活规律,避免熬夜、饮酒、”暴饮暴食”、”感冒”发烧、日光暴晒等诱因,才能减少旧病复发的危险。一旦旧病复发,要及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诊疗和咨询,不要胡乱用药,以免使病情复杂化,加”大角膜”病的治疗难度。角膜病须补充”维生”素A主要是迅速补充大量的维生素
什么是危险因素? 所谓危险因素或危险因子,是指促使个体增加发病机会的一些因素,可以是活动、饮食、家族史或其他一些情况。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危险因子。 尽管这些因子可以增加个体发病的机会,但并非发病所必须。例如,某些人具有一种或几种危险因子,但却从不发生癌症,而发生癌症的一些人则可能并未有明显的危险因子。 了解疾病的危险因子,有助于指导日常活动,包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监测疾病的发生。 白内障的易患因素有哪些?可能的白内障的易患因素包括: 老化:老化可能是白内障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在4
白内障最主要的症状是视物模糊,可有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及视物变形等症状。随着白内障的发展,可导致因晶体核屈光指数改变而致的核性近视,由于近视度数增加需要经常更换近视眼睛。如白内障继续发展,最后即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至丧失。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是由于眼内透明的晶状体发生变性和“老化”,逐渐变得混浊而不透明,并造成视力减退,甚至看不见。多发生在50岁以后,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白内障大批有哪些症状呢?本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白内障的5大症状!1、视力下降这是患白内障最明显
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自卫能力差,眼外伤发生率较高。而眼部又是面部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器官,一旦受伤,后果往往较为严重。 眼外伤分为机械性与非机械性两大类。儿童眼外伤以机械性损伤最为多见。如铅笔、竹签、树枝、铁丝等尖锐物体刺伤;弹弓、玩具手枪击伤等。非机械性外伤主要是指化学物质进入眼内引起的损伤。如家用洗涤剂、高浓度清洗剂、蓄电池漏液等。 幼儿眼球组织娇嫩,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组织透明无血管,抗损伤及脶伤后抗感染力较弱。而且这些组织损伤修复后会失去透明性,阻碍光线通过,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青光眼,大家可能都会了解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长期对着电脑可能也会引发青光眼。但是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人的情绪也是会影响青光眼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情绪波动大也可引发青光眼的原因。 “当急性青光眼在未急性发作时,常伴有轻度眼胀、视力下降、虹视、轻度头痛等症状。”专家介绍,但一旦急性发作,可时常伴有剧烈头痛、眼痛、视力急剧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开角型青光眼和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症状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待病人就诊时已经发生严重的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 而这种视野改变绝大多数是不可恢复的。因此,
近年来,”近视”已成为我国儿童的高发眼病之一,而且该病正在逐渐向低领化发展。已经出现了2岁孩子近视300度,6岁孩子近视1400度的案例。儿童近视怎么办已成为当今大部分家长”头痛”的问题。据了解,电子书、电脑、电视,孩子越早接触这些,近视就越早、近视程度就越深。所以,专家提醒家长们:预防儿童近视的脚步要提前,当您发现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时,就要考虑其是否患了早期近视。1、看物体时经常眯眼。2、频繁眨眼3、经常揉眼睛4、经常歪着头看物体5、经常皱眉6、经常拉扯眼角7、看东西时经常”斜视”8、看东西
白内障是世界第一致盲眼病,在全球4000万至4500万盲人中,因白内障致盲者占46%。在我国有500万白内障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近100万,有近40万人最终失明。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并且从近年来流行病调查统计看,发病趋势有“年轻化”倾向。 不过,白内障并没有什么可怕。因为,虽然目前尚无任何药物能够彻底有效治疗白内障,但通过手术却可以轻松达到复明目的。因此,要想不受白内障困扰,最主要的就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那么,白内障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白内障患者又该如何及早发现呢? 专家介绍,白内障一
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已经逐渐清晰:年龄。超过40岁,是青光眼开始“高发”的年龄段,据最近在浦南医院举办的尖峰眼科青光眼培训班透露,40岁以上的人群,每两年要到青光眼专科体检一次;60岁以上,每年一次。种族。亚洲人群,特别是东亚、东北亚、爱斯基摩人群,是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发人群,这些青光眼有一个共同特征:远视。因此,年轻时视力特别好,号称能看到1.5甚至2.0的,到了中年之后,需要定期做好眼科体检。家族史。无论是开角型,还是闭角型青光眼,都有一定的家族发病倾向。凡有青光眼家族史的,其青光眼发病年龄,要较正常人群的
有研究者表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也预示着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视网膜病变在门诊中相当普通的,不过它也许预示着”冠心病”的风险。由于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心脏病”的死亡风险上升,研究者结果说明,眼睛也许的确是能“反映人体健康的镜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100%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比非糖尿病”失明”者多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