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在陈式太极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转腕缠绕等动作,同时陈式太极拳也有一定的拳谱口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口诀,希望你们喜欢。
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压肘后面接中盘,上击下打彼难防,向左滑步莫迟疑,左拦右按似斜飞。
又到白鹤亮翅时,一引即进开右步,敞开门户虚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天机活波妙自生,身躯辗转在一心。
闪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气成,转身顶肘右退步,双掌下按气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现,浑身合下力千斤,劲源是从脚下起,主宰于腰达于手。
六封似闭履采变,以柔克刚强中强,上引下松随敌意,进步双按封中闭。
单鞭一式谁知晓,上下相合首尾保,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云手交替把门封,左右立圆护全身,脚随手运从后插,上下相随一气成。
高探马式最精神,探马之前双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转身拧腰胯要松。
探马过后右擦脚,左脚盖步双手合,右脚上飞要过腰,右手击足要打平。
左擦脚式要分清,右脚落步再拧身,单腿支地左脚飞,左手拍击响彻云。
左蹬一跟要转身,右脚踏实基础稳,只见左脚半空悬,劲力先蓄脚再蹬。
前趟拗步类斜行,唯有两手是平分,深入虎穴用手探,敛臀圆裆膝要撑。
击地捶泰山压顶,手领眼随身法正,左脚上步腿要缠,右手击地腰莫弯。
顶肘翻身二起脚,扣裆拧腰虚实成,右脚蹬地双脚飞,腾空击打右脚背。
兽头势样形象凶,右拳护在胸当中,活腰圆胯腰要塌,两拳缠绕右肘顶。
左脚扫出旋风脚,右脚插步脚尖摆,右手穿掌先蓄势,双手交叉右转巧。
右蹬一跟先活步,两手画圆落腹前,蹬腿先须把劲蓄,右脚掌要往右蹬。
掩手肱拳发有声,右手出拳腕要平,肱拳须用腰膀力,震脚掩手意在先。
小擒打势真正绝,右脚插步左足前,左足抬起再上前,双拳拧转打左前。
抱头推山莫看轻,两手抱头弓步成,左掌偷从右掌下,双掌一推苦连天。
推山过后三换掌,先推右掌柔藏刚,左右连换如风转,心气一发四肢动。
六封似闭招势奇,转腰抱首封中闭,左脚收至与肩宽,虚步点地裆要合。
声东击西是单鞭,出脚迈步似猫行,往左一导虚实换,左手一分应八方。
前面有敌前招应,右拦左击似偷营,劝君有力休使尽,要防滑敌从后攻。
后面来敌后招防,左拦右击要分清,双掌同时往右捋,右足后跟往下沉。
野马分鬃难遮挡,左右分鬃把敌攻,进步侧身用穿靠,一引即进莫迟疑。
六封似闭静犹动,虚实兼到忽现藏,静运无慌沿路缠,上下相随莫空谈。
单鞭一条神威凛,精神百倍中气足,松裆活腰无滞迹,肌肤骨节处处张。
一条鞭后双震脚,双手画圆到胸前,身端步稳两肩平,左脚蹬地双脚震。
玉女穿梭入敌群,双足跃起掌击进,转引转出出重围,轻身直入众人中。
揽扎衣独挡一面,阴阳开合乐无边,左手扎衣落腹前,我守我疆不亢卑。
六封似闭变无穷,棚捋挤按须认真,两掌朝上过腹前,沉心静气双手封。
右勾左掌单鞭成,两头卷曲备五弓,右手提勾如抽丝,人力运成夺天工。
云手切忌头膀幌,两手转环往左行,双足插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
摆脚跌岔四座惊,右脚一出扫千军,落地还须把脚震,左脚擦地百会顶。
金鸡独立分左右,单腿支地哪敢敌,纵身直上手擎天,一手下垂似碧莲。
左顾右盼倒卷肱,手脚缠丝退法精,活腰松裆两手转,四两拨动八千斤。
退步压肘发劲难,刻刻留意在腰间,腰不拧时劲难发,再讲顶肘是空谈。
中盘紧接压肘势,回首往后甩边拳,左勾右掌向前攻,目中无人似有人。
白鹤亮翅羽毛丰,右脚内侧擦地行,双翅展开往上冲,切忌挺胸把腹收。
斜行拗步身法正,旋腕转膀记在心,内外三合不能忘,下节不明颠覆生。
闪通背式用法奇,右手穿掌击前敌,身后敌人如抱腰,顶肘翻身把敌袭。
掩手肱拳由心发,拳力如风又如雷,心如火药手如弹,身似弓弦手似箭。
六封似闭前后封,气聚于腕身手进,上动下随中部应,百骸筋节自相通。
单鞭一条谁敢攻,一动全无抽扯形,只要顶精领得好,出手破敌如催草。
云手双手领双足,一阴一阳互为根,一手一运一太极,抽脚拨腿犯大忌。
转身翻掌高探马,旋腕转膀见真功,节节贯穿全身松,辗转随意见天真。
十字摆莲上下攻,右脚扑步下盘稳,拧腰转脊双手缠,右腿一摆莲花现。
指裆捶直取要害,承上启下劲力整,左右逢圆运无方,右手一击破铜墙。
白猿献果礼不轻,双拳护在胸当中,提膝莫忘内三合,步进身进意莫迟。
又到六封似闭时,来往屈伸寓化工,一开一合精神倍,园转随意运鸿蒙。
第七单鞭旨归宗,阴阳变化原无定,勾掌对应胸微合,双手一开谁能敌。
就地生风雀地龙,左脚铺地左拳穿,双拳缠绕阴阳明,一缕浩然往下行。
上步七星人人晓,丹田内转有谁知,神以知来智藏往,浑身一动似弹簧。
下步跨虎更神奇,一实一虚足相异,足重手恭头容直,塌腰合裆跨虎背。
转身摆莲似鹰扬,右脚单立原地旋,左脚里合如旋风,右脚外摆双掌拍。
弓步发出当头炮,双拳一出奔敌胸,虚实倒换先蓄势,拳由心发向前冲。
金刚捣碓世无双,大捶一捣鬼也慌,莫道捣碓是小技,刚中寓柔柔克刚。
收式太极归无极,身椿端正两足并,心中一物无所著,平心静气双手垂。
太极至理言难尽,练拳须把拳理明,明理还须从良师,口授心传无弊病。
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至于身法原无定,无定有定在人用,势虽不牟理归一,手领身随浩气行。
欲知拳中奥妙意,早晚太极不离身,气宜直养而无害,延年益寿健身心。
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特点有,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综合百家拳术之长。
陈氏太极拳的演练风格与特点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涛涛江河奔腾不息,气势恢弘,又似游龙戏水怡然自得。其核心就在于"自缠"。身缠、手缠、足缠、臂缠、腿缠,周身缠。故有陈氏太极拳乃"缠"法也之说。
陈氏太极拳除了套路演练之外,还有陈氏太极拳推手。套路与推手互为体用。习练套路是束身行为(约束身肢)与意识修为,通过推手能够检验束身水平与意识修为的正确与否。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通俗的说,练套路如同生产,练推手如同质检,找出问题所在与不足之处,然后再生产,再质检,如此循环往复。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中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虚灵顶劲、含胸塌腰、松腰养气、分清虚实、沉肩坠肘、以意行气、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招势相连、动中求静 。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陈式太极拳的主要招式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氏太极拳有大、小架之分,亦有新、老架之别。其它套路还包括器械和对练等等。
老架式
此二套路属大架系列,为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在家传的拳架中所总结与编排的。老架以缠丝为轴心,贯穿于整个套路。古朴而无花架势。一路拳以柔为主。主要练习并建立起陈氏太极拳的功底。因此也有人称一路拳为基础拳,练功拳。有了一定的一路拳功底,再近一步学习二路拳。二路拳,亦称炮捶,以刚为主。尤其突出太极八门劲的四隅劲:采、列、肘、靠。有了一路拳的松,二路拳的松活弹抖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小架式
此套路原被称为新架。在陈发科所编之套路流传之后,此套路逐称为小架。小架为陈氏十四世陈有本所创。此套路除去劲发于外的动作,把劲路涵于套路当中,蓄而待发。整套拳打起来温文尔雅,有儒者之风范。
新架式
此二套路属大架系列,为陈氏十七世陈发科由老架编排而成,经其子陈照奎定型为新架。新架尤其突出缠丝螺旋的动作。在套路上以松活弹抖,节节贯穿,胸腰运化,转关折叠等特点独树一帜。
太极剑
陈氏太极也包含了许多器械套路,主要包括:单剑、双剑、单刀、双刀、双锏、抢、大刀、杆等等。陈氏太极剑实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陈氏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原理,对陈氏太极剑也同样试用。
陈氏太极剑的的传统套路共五十八个动作,剑法多样,有劈、刺、撩、挂;点、崩、云、架;穿、提、扫、抹;带、斩、截、托等。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以身带剑,灵活多变;运动路线缠绵曲折,风格别致,有很高的强身健体的价值。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1.陈式太极拳83式拳谱
2.马虹陈式太极拳拳谱
3.陈式太极拳十八式的拳谱口诀
4.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5.16式太极拳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