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养生网

太极

×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技巧怎样学习

92人观看2022-09-02 19:30:04

  太极拳的练习讲究以气运行,和气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在太极拳的学习中,呼吸的方法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呼吸技巧。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呼吸技巧

  我们先来简单聊聊太极拳中有哪些呼吸方法,这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太极拳好处的第一步。

  呼吸是人们生理正常的生命现象,呼吸的强弱、快慢、大小、长短表示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程度,呼吸有众多不同的方法,比如:顺呼吸、逆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等等,如果采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就好象拨慢了生物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延长了能量发挥时间,也就是延长了生命。

  太极拳大师陈鑫曾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也就是说吸气呼气都要经过肾脏部位。具体方法是,人们在练习太极拳和练气功时,当练功者吸入的外气,进入体内就收敛入脊背,达于肾,两肾向身体背后两侧开张。

  可见,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对于人体的肾功能也是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的。

  这就是太极拳要求的“气贴脊背”,的道理,这时可以体会到脊背有发胀和发热的感觉,这样不但强壮了肾脏,刺激内分泌,促使体内荷而蒙的再生,改善健康壮态,恢复了人的青年活力,提高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方法

  1、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者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多加练习即可,太极拳是注重慢练的一种养生运动,不可急于求成。

  2、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关元穴一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3、着动作的快、慢、起、浮,要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动作中有连吸,连呼,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深呼,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

  同时面部肌肉放松,呼气时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静胸才能空,胸空横膈膜才能下降,左右两肋才能下沉,气才能沉至丹田,腹部也自然充实,肾脏也自然放松。

  4、气时使身体下实上虚,上体圆转自如,盘稳若盘石。呼吸时和动作协调一致很重要。不可猛吸猛呼或憋气。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脏腑的功能生理变化,它所反映的症状、体征也不相同,不同的脏腑有其独立性的作用, 脏腑病因病性之间,又有着相互交织的 “纵”、“横”关系,所以病理变化又会相互影响,人体在心血不足,心失所养的时候,就会心神不宁,则出现心悸、目眩、健忘、失眠、多梦,男士甚至虚火内炽,口咽干燥。女士甚至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腹胀,各种病症应运而生。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的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太极拳教程 男人做这项运动更显阳刚之气

  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由于持续的交替,使呼吸运动增加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同时也增加心中带氧量,无形中给身体充了电,加大了血液循环, 这样就加强了心脏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系统的健康。

  一个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心率的跳动次数可以降到60次左右,这种由于坚强不懈长期锻炼的人而得来的心律减慢,延缓了心脏舒张期,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输出量增加,也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

  扩大肺活量,增强肺脏功能肺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们吸入的清气,积于胸中,参与宗气的生成,贯注心脏以运动全身,肺又主宜发,疏通调节水道,宜降以输导气与律液,并同时滋润皮毛。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尤其是气沉丹田,在气沉丹田时,是胸腔向下扩展,本来胸腔的空间大小,是受了脊骨和肋骨的限制扩充有限。

  横膈向下运动的结果,使得胸腔内部空间得以向下扩展,如果肺部呼吸量随而增加,肺活量也就随着增加,身体内部所需要的氧气量也随之增加。

  大家都知道,氧气增加,就好像一个气缸,由四个缸增加到六个缸或增加到八个缸,气缸越多,动力就越大。

  由于肺活量的增加,身体内部气体交换作用健全,新陈代谢的作用加强,血液循环作用良好,对于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都有直接的非常好的影响,这就是太极拳的内家拳,也就内功拳。

  内功实际上就是练身体内的心肺功能, 经常练习能保持心肺功能的正常,才是防止衰老,祛病延年的主要条件。

  心肺功能的提高,能起到美容作用。人若肺功能不是太好,就会有气虚肺阴虚,肺热等等,表现为说话无力,有前声无后声,面色淡白和萎黄,精神疲倦,甚至咳嗽气喘,以及肠道失调大便干燥等等这些全是卫气失和,肺脏不健康所至。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美容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美容

  经常练习太极拳提高心肺功能,不但保护了皮肤功能,还能起到减肥美容效果。

  皮肤是身体的重要器官,它承担着身体的几个重要功能,第一是抵抗外来病菌的免疫屏障,第二保持体内水和盐的平衡,第叁保护体内轿嫩的器官。

  人们不常运动,或者衰老使皮肤变得松弛,脂肪丧失,皮肤变薄,失去光泽,没有弹性。

  大家都知道肺主皮肤功能,经常练习太极拳会加强肺的功能,也是保持和恢复肌肤永恒美丽的最好方法,正确配合呼吸练习太极拳的人,面色特别较人红润,而且皮肤有光泽,眼有神韵,这就是练习太极拳的人所希望想得到美容效果。

  但也不是每个练太极拳的人都能得到这个效果,原因是一定能正确配合呼吸,密切协调练习的人才有如此功效。

  正确的呼吸,充足的肺活量,使身体内氧化后的血液从动脉输送到皮下每条毛细血管的角落去。

  皮肤受到滋润却不通过正常的运动,将体内的残制废物排泄出来,同时又唤起了荷尔蒙的活跃分泌,而且运动出汗,尤其在脸部排出体内废物,这就是最好的毛孔清道夫,也是最佳的美容方法。

  由于运动燃烧了体内的多余脂肪,收紧了肌肉,使人体富有弹性,又减去了多余的体重, 这不是最好的减肥方法吗?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到整个脏腑的机能。

  如果肺功能差,首先影响的就是呼吸系统,咳嗽气喘,胸痛喉疼,或咳喘减弱。反咳气喘,又耗伤肺气,肺机能减弱,对呼吸系统会有直接的伤害。

  只要每天保持练习太极拳在45分钟左右,它就能提高肺脏机能,平衡阴阳,调节营卫,增强呼吸效果,这就是延年养生的根本。

  太极拳练习的主要技巧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4、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5、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

  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6、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7、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8、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9、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10、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练太极拳的基本步骤

  1、静坐

  上身要求如静立,下身要求坐在与小腿等高的椅子、屁股只坐三寸、两脚板与肩同宽平置地面。要天天练,要有内向思维和良性思维及立体思维(形象思维),使自己坐后浑身惬意。口诀是:一球充满二极(百会与尾闾)抻。

  2、晃海

  尾闾固定,上身直立不变地摇晃,内脏放松、过饥过饱不练。

  3、站桩(静立)

  面阴背阳,类似立正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距离以大趾高骨处为本人一拳宽)、脚板四周均匀着地脚心空吸、重心在两脚心连线中点上。膝盖微曲对大趾根。尾闾垂对足跟。掖胯敛臀、松腰竖脊、虚领顶颈(要使脊椎骨节节松开)。松肩垂肘、舒胸开掖。两臂自然下垂、小指对裤缝、指根松、手心开、两中指尖通过重心意对。头正项直鼻对脐,双眼皮下松内视、脸部肌肉全部放松、牙齿微着、舌尖轻抵上颚舌根松。气沉小腹、呼吸自然。一般站15-30分钟,如惬意可延长。济生称此“为基本健康的路线”。要天天练,要练1-3个月,使己有了一种内抻劲即内劲方可练拳。口诀是:圆锥抻满天地通。

  4、行步(猫步或叫趟泥步)

  口诀是:三足鼎立下盘重。要天天练。

  5、学六大架势

  大捋。揽雀尾。搂膝拗步。倒撵猴。云劈手。野马分鬃

  6、学九式太极

  先定步学上身动作。再学下肢动作(上肢不动)。最后合成。


猜你喜欢:

1.陈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方法

2.太极拳呼吸吐纳法

3.太极拳的八种呼吸方式

4.打太极拳时怎样呼吸

5.太极拳运动中呼吸方法的种类

6.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相关食谱
食谱分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