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堪称中国武术的代表,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发源,在世人的青睐中发展。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健身符号”,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其发展的主旋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桩功要点。欢迎阅读!
一、松桩的松是蓬松而不是放松
蓬松是界于紧张和放松之间的临界状态,它的作用一如正负数之间0的作用。蓬松状态比放松略为紧张,但比紧张状态要松得多。
至于松紧的程度,与个人的功夫深浅反应敏钝有关,因人而异,实无准确划一的标准。
二、如果对蓬松状态不能理解,那么你就理解为“准备就绪”状态
打个比方说,当你抬起手准备去抓东西,做好了抓的准备而尚未抓出时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鼓起劲尚未用力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也就是松桩的桩态。
三、思维活动决定行动,精神状态影响桩态
思想上的警惕状态可以保证松桩的质量,心理上的用力状态可以保证紧桩和动桩的质量。所以,松桩要“意动身随”,紧桩要“意到力到”,必须真实地做出来,而不是停留在思维状态。
一如极充足的时间和最强烈的意念都从来没有能使任何一个截瘫患者或重症肌萎缩病人恢复自主运动,更不用说使他们成为运动专家一样,任何没有身体切实参与的思想运动可以肯定都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
四、桩功可以锻炼神经系统,调整生理功能,从而使固有实力充分地转化成功力
但是徒手站桩无助于增加肌肉束的半径,所以徒手站桩只能运化实力,而不能增加实力。
生理科学证实,实力的大小与肌肉束的粗细成正比,而实力的大小又与功力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当徒手桩功把身体的潜力发掘到极限之后,功力将长期呈现停滞状态,发力技术再优化也打不破僵局,这就叫“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进行桩功的强化训练和其它种种实力训练,实力提高了,功力自然而然会上台阶,米多了粥自然就会稠起来。
实践证明:实力训练必不可少;桩功和实力训练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徒手桩功不能替代更不能取代实力训练。
五、桩功和发力息息相关但又分别自成体系
发力必须有良好的桩态做保证,但是不经过发力运动桩架便不具备杀伤力。桩功是造弓张弦,发力是开弓放箭。
如果硬说通过站桩一途就可以达到来力不人、去力无阻、有感皆应、一触即发、不思而作、莫知而达、沾衣飞人、伤元夺命、浑身透电、目光制敌。
那无异是说把一张好弓挂在树上,射程之内的飞禽走兽全都插难逃死得光光一样,谁证其能??可以肯定,站桩训练不能取代发力训练,一如发力训练不能取代得手训练一样。
六、桩功贵在持之以恒,一天半小时天天不断,效果比苦练一天休息九天要好得多
大多数人每天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在一段时间内着重练一种功法,效果比频频换式换力要好得多。
七、桩功的修证最好按松桩、紧桩、动桩的次序进行
紧桩的修证最好按伸紧、拉紧、原位紧的次序进行。动桩的修证最好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次序进行。
桩功层层重要,步步不可或缺,无所谓高低之分。没有上一步的基础,下一步就很可能徒具形式,甚至劳而无功。
八、不要迷信桩功!不要轻视桩功
不要用别人的感受约束你自己的行为,不要轻信名人的断言。大多数人都证明行之有效的功法才具有普遍的意义,一两个人神吹的不要盲从!
对于别人和自己依法苦修而成效甚微的功法,就要有勇气质疑它的正确与真实!
正确的功法使你成功,错误的功法使你失败,你本人就是各种功法的真伪优劣的试金石。你要相信你自己!
太极桩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脚尖距离与两脚跟距离相等,两膝微屈;两掌同时环抱于胸前,两腕间距约与肩同宽,掌心均向内,两掌指尖相对。目视前方。
两脚平站,立稳重心,与两掌环抱要圆整、协调、平衡。
站桩时的技术要领
(1)虚领顶劲
即头部端正,颈部直立放松,下颏微内收,口轻闭,齿轻合,舌顶上颚,面部自然放松,展眉,意念上顶(只可用意,不可用力)。
(2)松肩垂肘
又叫“沉肩垂肘”,即两肩始终保持放松下沉,不可耸肩、僵肩;两肘始终保持下垂,无论做什么动作,都不可把肘部翘起来。
(3)含胸拔背
即两肩向内微合,使胸部舒畅,且有内含之感;同时背部向上松伸挺拔,不可弓背,犹如头悬梁之感。
(4)尾闾中正
即上至头部、下至臀部要垂直中正,不可凸臀、挺胸,故有体如“旗杆”之称;头顶上的百会穴与裆下的会阴穴以及两脚心的涌泉穴的连线中点要上下垂直相对;周身要松柔轻灵,不可强直僵硬。
(5)气沉丹田
又称意守丹田。肚脐下约5厘米的位置称为下丹田,又叫气海。在练功时,注意臀、胯部前收,将小腹微微向上托起,加之胸肌、腹肌放松,随着横膈膜下沉会使人感觉到小腹明显有充实之感。
这些要点其实也是太极拳的拳架练习时的要求,因而站桩不仅可以改善你的身体状态,使你可以轻松的进行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增进你对于太极拳的要领的领悟,增强你的太极拳的水平。所以在练习太极桩时,要认真努力。
太极桩功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的太极拳的学习与提高,那么我们太极拳水平的提高是不是也能帮助我们提升对于太极桩功的掌握呢?答案是肯定。
提高了自己的太极拳水平会使你能够更容易的掌握太极拳中的要领,而这些要领也是太极拳桩功的要领。因而,增强太极拳水平也可以增强你桩功的水平。
太极拳的桩功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平时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好这些相关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切的体会到练习的好处与乐趣,经常的练习太极拳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1)使初学者做好学练太极拳的心理准备。“体松心静,专心致志”,是学好太极拳和取得太极拳锻炼效果的首要心理条件。在学练太极拳之前先练“太极桩”功,可以在克服腿部肌肉酸痛的过程中,使之做好学练太极拳需付出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
(2)使初学者尽快适应学练太极拳时腿部的“静力性用劲”方式。学练太极拳时,双腿几乎总要处于弯曲的半蹲状态。这种“静力性用劲”方式,对于初学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会习惯。“太极桩”对腿部“静力性用劲”的要求程度高于太极拳的动作和套路,可以直接提高腿部“静力性用劲”的能力,缩短初学者的适应期,尽快达到练习太极拳时“平稳如山”和“迈步似猫行”的要求。
(3)使初学者尽快适应练习太极拳的“形态要求”。练习太级拳时,上肢和躯干要求保持一定的形态(术语称之为“身型”),如“沉肩”、“坠肘”、“含胸”、“敛臀”等等。这些上肢和躯干的姿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无意识和不经常出现的。要使之成为有意识的,并能在练习中保持体态,“太极桩”是很好的方法。因为站桩时身体姿势相对静止,可以有意识地体会和保持这些特殊体态,为学练和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与动作打好基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1、锻炼效果举例
坚持练太极拳,主要有了下列效果:多年的肩周炎和头痛病好了;食欲旺盛,步履轻捷;睡眠时间减少但并不感到疲劳;动作灵敏,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信心,富于创造性;情绪稳定、性情温和,做事有主见,等等。
2、对肌肉的作用
消除僵劲,能使所有肌群和关节参加活动,因而各肌肉单位的负担就减轻了。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经紧张性减小,使血液循环更为良好,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更为充分,因此有助于防止病态肥胖,防止肌纤维减少和萎缩,保持肌肉的弹性。
3、对骨髂的作用
坚持练“基本的摆动”和套路,可使脊柱和各关节强韧和灵活,矫正它们的姿态,因此有助于防治颈椎病、关节炎、脊柱异常、神经痛等病,还能给骨髂施加适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渐增强。
至于太极拳是否能直接加强骨髂的血液循环,虽然尚不清楚,但肯定说它有助于使植物神经功能稳定,内分泌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顺畅,从而使骨骼的血液循环旺盛,复合矿物质供应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强。
4、对内脏的作用
动物神经和植物神经在大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互相连结,密切配合活动,因此打太极拳时,骨髂肌中的动物神经愈是放松舒缓,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的紧张性也必然舒缓,从而使内脏功能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1、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2、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
3、训练场地要选择荫凉通风的地方。同时注意避开风口,以防风邪。不在烈日下和不通风的闷热地方练习,以免中暑,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
4、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5、在打开电扇的室内练习,要注意力电扇远些,电扇应摇头转动,不能对准练习者直吹。
6、训练时间以安排在早晚凉爽时为好。
7、夏季气温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内容可以少些,针对性应强些,可多采取提高注意力,引起兴奋性、有专项技术性质的动作。不做准备活动就练,会因身体没有获得一定的兴奋性,而导致动作不协调,甚至引至损伤。
8、训练内容以技术的全面训练为主,兼顾重点动作和短缺环节的突破性训练。应注意根据气温,灵活调整运动量,在气温过高的时候训练,运动量应小些,耐力和力量性训练应减少,柔韧性训练可增多。
9、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一般运动中不要饮水,如出汗过多,可少量补充。如仅是渴感,可口含水簌簌嗓门,就能缓解。运动刚结束,最好不要马上喝水,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饮用。喝点淡盐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尽快补充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10、运动后,不要马上走近电扇也不能让电扇对着身体直吹。切忌练完后立即进行冷水澡。
11、夏季太极服可选择面料有很多,棉、丝绸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从实用性和观赏性上来看,丝绸的材质可能会更好一些。丝绸面料与棉质面料比较,制作的成衣飘逸,悬垂感好。棉质太极服在运动之后出汗会影响透气性,穿在身上不够柔软,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此外丝绸的太极服也比较好打理清洗,起皱以后也不需要熨烫。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猜你喜欢:
1.太极桩的练法
2.武派太极拳桩功的练习方法
3.练太极桩功的作用
4.太极拳站桩动作要领
5.太极拳如何站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