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养生网

太极

×

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有哪些

82人观看2022-09-02 03:30:04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练习太极拳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吧!

  浅谈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1)长期练习太极拳,由于在练习时要调整呼吸,从而使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增强,使肺组织维持一定的弹性,还加强了胸廓的活动。使肺活量和气体交换量明显增加。

  (2)坚持练习太极拳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关节得到锻炼,减慢肌力的衰退速度,维持关节的灵巧性,还可以减少或推迟骨质、韧带等的硬化、钙化退行性变化的发生。

  (3)坚持练习太极拳对神经系统也有好处。由于练习时动作接连不断,呼吸要匀、细、深、长,要求大脑高度集中进行指挥,可以锻炼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使其反应迅速灵巧,精确协调而不易疲惫。

  中医太极拳防治高血压有着广阔的前景,尤其中医强调治未病思想,在应用太极拳方法防治高血压中得到充分体现。

  太极拳防治高血压适用于高血压易感人群和临界高血压及1级高血压患者;而血压持续在200/120 mmHg以上,或伴有脑和肾脏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严重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症状。

  轻度运动后血压明显升高的高血压病人不适合练太极拳;同时太极拳的降压效果具有可逆性,如果停止锻炼,训练效果可以在2周内完全消失,因此要求患者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长期锻炼,才能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太极拳祛病的特点

  1、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

  传统太极拳的练习,和气功有着一定的相通性,经常练习也可以达到气功练习的效果。

  太极拳作为有氧代谢运动,它强度适中、节奏分明、连绵流畅,加之意念导引、精神专注、动静结合,松静自然,以及吐纳调息,呼吸深、细、匀、长等,因而加强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

  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就是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使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精、气、血、津液、神、智等生命指标参量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及自身与自然界外在的和谐平衡,使人进行生理、心理、病理的自我调控、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太极拳讲究平衡、协调,这和中医理论是一样的,太极拳的神奇功效就在于自我调控。

  2、太极拳健身祛病特点

  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以及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作用,归纳起来有两个显著特点,即:“整体性” 和“全面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太极拳健身及医疗康复作用,是整体把握生命机能,注重“生命之树”的培基固本,增益正气(维系生命的能量),而不是针对某些具体疾病或某个局部起作用的特殊疗法。

  太极拳是从整体上发挥作用,通过锻炼强化和旺盛生命机能,使之自我调控、对疾病进行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健身是一种“整体疗法”。

  整体疗法,得益于太极拳周身运动的协调性,一动有无不动,节节贯穿,运动量疗法自然也就可以达到整体效果。

  所谓全面性,是指太极拳的医疗康复作用十分广泛。对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的许多慢性疾病都有防治效果。

  而且还能增高减肥、健美身形、美容黑发、延缓衰老,同时还能平和心态、振奋精神、消除抑郁、开朗性格。

  它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疾病都有康复治疗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性命双修”。所以很多学者把太极拳健身说成是“全科治疗”。

  练太极拳做大全身放松的方法

  1、要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2、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3、要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曲直互用,蓄发互孕,刚柔相济。每个动作都应在规律的架构内活动,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不能随心所欲或反序乱序,务使动作平常自然,轻松愉快,圆润和谐。

  4、要动作轻灵。“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身体不能“硬邦邦的”。落脚不“扑腾扑腾”的响。

  5、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6、要适量运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运动量。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老年人和体质较差的对高难度动作不要强求,不要与年轻人攀比,这样,才能有益于身心,延年益寿。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夏季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夏季练太极拳注意事项

  1、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2、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

  3、训练场地要选择荫凉通风的地方。同时注意避开风口,以防风邪。不在烈日下和不通风的闷热地方练习,以免中暑,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

  4、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5、在打开电扇的室内练习,要注意力电扇远些,电扇应摇头转动,不能对准练习者直吹。

  6、训练时间以安排在早晚凉爽时为好。

  7、夏季气温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短些,内容可以少些,针对性应强些,可多采取提高注意力,引起兴奋性、有专项技术性质的动作。不做准备活动就练,会因身体没有获得一定的兴奋性,而导致动作不协调,甚至引至损伤。

  8、训练内容以技术的全面训练为主,兼顾重点动作和短缺环节的突破性训练。应注意根据气温,灵活调整运动量,在气温过高的时候训练,运动量应小些,耐力和力量性训练应减少,柔韧性训练可增多。

  9、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一般运动中不要饮水,如出汗过多,可少量补充。如仅是渴感,可口含水簌簌嗓门,就能缓解。运动刚结束,最好不要马上喝水,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饮用。喝点淡盐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尽快补充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10、运动后,不要马上走近电扇也不能让电扇对着身体直吹。切忌练完后立即进行冷水澡。

  11、夏季太极服可选择面料有很多,棉、丝绸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从实用性和观赏性上来看,丝绸的材质可能会更好一些。丝绸面料与棉质面料比较,制作的成衣飘逸,悬垂感好。棉质太极服在运动之后出汗会影响透气性,穿在身上不够柔软,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此外丝绸的太极服也比较好打理清洗,起皱以后也不需要熨烫。

  练太极拳的基本步骤

  1、静坐

  上身要求如静立,下身要求坐在与小腿等高的椅子、屁股只坐三寸、两脚板与肩同宽平置地面。要天天练,要有内向思维和良性思维及立体思维(形象思维),使自己坐后浑身惬意。口诀是:一球充满二极(百会与尾闾)抻。

  2、晃海

  尾闾固定,上身直立不变地摇晃,内脏放松、过饥过饱不练。

  3、站桩(静立)

  面阴背阳,类似立正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距离以大趾高骨处为本人一拳宽)、脚板四周均匀着地脚心空吸、重心在两脚心连线中点上。膝盖微曲对大趾根。尾闾垂对足跟。掖胯敛臀、松腰竖脊、虚领顶颈(要使脊椎骨节节松开)。松肩垂肘、舒胸开掖。两臂自然下垂、小指对裤缝、指根松、手心开、两中指尖通过重心意对。头正项直鼻对脐,双眼皮下松内视、脸部肌肉全部放松、牙齿微着、舌尖轻抵上颚舌根松。气沉小腹、呼吸自然。一般站15-30分钟,如惬意可延长。济生称此“为基本健康的路线”。要天天练,要练1-3个月,使己有了一种内抻劲即内劲方可练拳。口诀是:圆锥抻满天地通。

  4、行步(猫步或叫趟泥步)

  口诀是:三足鼎立下盘重。要天天练。

  5、学六大架势

  大捋。揽雀尾。搂膝拗步。倒撵猴。云劈手。野马分鬃

  6、学九式太极

  先定步学上身动作。再学下肢动作(上肢不动)。最后合成。

  练好太极拳的基本方法

  1、心专

  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打拳时拇指小指是否相合到位?穿掌时劲运到中指了吗?这些都要注意。

  打一套拳15分钟左右,83个式子,几百个动作,编排严密,连贯性强,绝对不能走思。打太极拳强调专心用意,打拳时每个动作理法劲道都要体现出来。一走思,拳式就会走错,拳就打不成了。有人说走路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其实走路时仍可以想事,难能入静。而练太极拳则是入静的最好方法,因为它是动中求静。

  2、松柔

  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化打结合”。对方来力,我尽量化开。能容能化,使对方失去平衡为主,不制敌于死地。化打合一,特别是陈氏太极拳打低架子,这是因为低架子容量更大。陈发科公强调“顺随”。陈照旭先生讲:四大块都要放松,即两肩和两胯一定要放松。全身能放松,才便于容,便于化。

  3、轻沉

  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再有倒换重心,一定要裆走下弧,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凡是转关时,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时,肘要坠,肩要沉、胯要松。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时边呼气边沉。

  4、培根

  打拳先培根,这是陈家沟打拳的名言。方位不对,五趾不抓地,下边没站稳,上边对也不对。现代体育原理讲究人体稳定角,即两脚平行微微外撇,打拳纵向时双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前后应该骑在一条线上,开脚时脚尽量不离开地。弓马步一定要分清,陈氏太极拳弓蹬步最多。什么是弓蹬步,即弓着的腿小腿要垂直,膝不能跪,前腿为支撑点,后腿为施力点。

  例如右弓步,力从左脚跟里侧,通过腰脊背节节贯穿到右手。最要紧的是后腿,既不能跪膝,膝还要向里卷,大小腿向上撑,胯要松,脚向里扣,不扣就蹬不上劲。只强调松柔不讲刚柔相济不是太极拳。进要柔,退要促,如倒卷肱,退时脚不能离地,离地就不好发力了。而且退步要短促,进步要柔,即所谓“迈步如猫行”。打拳不是走路,脚一动即有用。

  5、规矩

  要尊重拳谱,细抠拳谱,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手眼身法步,一点都不能马虎。如掌形,小指与拇指一定要说上话,虎口要圆。穿掌时力在指尖,撩掌时力在手背,不同掌形不同用法,这些在打拳时都要注意。

  6、整劲

  太极拳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大小动作都是如此,都要体现在大脑的指挥下以丹田内转带动全身。以脚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弹力,从而使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合二为一。双手合,手脚合,腰腿背均要说上话,全身配合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由内及外完整一气,防止单摆浮搁。

  7、丹功

  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关键是丹田的枢纽作用,拳式周身一家,大小动作都要以丹田为枢纽。丹田运动也叫骨盆运动。所谓“练精化气”的鼎炉,就是强调丹田即肚脐以下的小腹的运动。

  丹田的运动对人体生命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运动快慢均如此。我们知道人体骨盆里脏器最多,内分泌、消化、排泄、生殖系统大部分在丹田区域,丹田的转动不仅有利于内分泌消化系统的良性改善,性功能、生殖功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8、中正

  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一起式,便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陈照奎老师将胸腰部分比做棋盘上的老帅,不能轻易随便移动。人们称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公为“牌位先生”,他拳架规矩,即要求胸腰躯干部位必须保持端正,不允许左歪右斜,前俯后昂,左右摇晃。

  百会、会阴两穴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上下都要有上下对拉拔长的感觉。这样你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都会少得病。同时,通过立体螺旋劲,又要灵活,屈伸自由,旋转自如。

  9、平衡

  打拳要强调三维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均要对称平衡。手往前推,腰部命门就要向后撑,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叫八面支撑。

  10、螺旋

  陈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缠丝,四肢动作非逆即顺。重要的是胸腰的立体螺旋,金刚捣碓,握拳时,先要沉右胯,翻左臀,胸略左转。提拳时,再沉左臀、翻右臀,胸腰右转。


猜你喜欢:

1.常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2.太极拳对人体的好处

3.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4.练太极拳对身体的好处

5.练习太极拳的五大好处

相关食谱
食谱分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