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的要求颇多,“九松十要”就是人们总结出来并且常被提及的,那么你知道“九松十要”具体是指什么吗?下面跟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太极拳的“九松”
太极拳的九松部位:脚,踝 ,膝,胯,腰,肩,肘,腕,手
一:脚
脚为周身 踝 膝,胯,腰,肩,肘,腕,手九大关节之根。拳论曰:“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成一气”太极拳人不可不重视脚的训练。不可不重视脚为根之地位。习练太极拳必须有一双“太极脚”
二: 踝
脚与踝相接,也叫踝子骨,脚腕子。松脚不松踝,管道不通,影响周身放松。不能松贯到顶,不能节节松到手指。松脚的同时,踝不着力。有热胀感。踝部位得到放松。
三: 膝
膝在套路里势势负重,各种步法缺膝难成。像马步,弓步,歇步等等。膝的作用在拳术中应用也十分关要。它是大腿与小腿之间承上启下,阴阳变动之枢纽。
四: 胯
松胯是拳家之常识。胯不松,两人较技,搭手便输。松胯与提膝,扩踝,松脚贯串一起。同时放松才有效果。"一举一动。周身俱要轻灵” “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断耳。”
五: 腰
腰为轴,主宰于腰。腰为太极拳体用之主宰。是体内“九曲珠”中间那颗最大的珠子位居中央,是体之中枢。承上启下沟通上身下肢联系的枢纽。练拳不要想腰,不要腰。在遇上下,左右,转身的动作时,不要以带手脚,以坐腰转身以松脚松腰解之,拳论有一句要言“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怎么求,松腰松腿。
六: 肩
在太极拳套路中没有肩的单独拳势,在技击训练中,有肩靠一技,外三合之首肩与胯合。练拳中肩紧全身滞。肩也势呼吸的总“气门”。训练肩不是短时间可奏效的。奥天天松肩,盘拳势势松肩,在阴阳变转时,松腰的同时也要松肩。一招一式松肩不着力。
七: 肘
太极拳要求松肩,垂肘,肘自然下垂,不可着力。有“一肘松到脚,巨力难进身"之说。
八: 腕
练太极拳,腕应灵活,还要虚松,不能着力。腕不能孤立松软,要配合肩,垂肘,展指松腕,指不展,腕不好松。垂肘,展指松腕,现展指,手松开,腕自然舒。
九 :手
按拳理拳法的要求,拳人的手应为:形与手指,妙手空空”在武术中,手的运用变化多端,分为,拳,掌,勾,爪,指等五类。五类手法中,演变出百种用法。太极拳手法有四:掌,拳,勾,指。
太极拳的“十要”
一、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三、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五、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六、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七、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八、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九、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拳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曰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十、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太极拳练习松柔的重要意义
松柔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松柔功是太极拳的必须要练习的过程,通过学习松柔能提升太极境界。
太极阴阳学说规范了太极拳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的拳种。学练太极拳,松柔功夫可以说是一门必修课,习练太极拳初期就要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用意,不要用力”的理论。
阴为隐、为开、为虚、为松、为空、为无。如果习练太极拳者身上不具备松柔功夫,就难以把握阴阳变化。
只阴不阳不可,只阳无阴也不成,其为太极拳。世界万物从无到有,一生二,二生三,独阴不生,单阳不长。
掌握太极拳阴阳变化关系,有助于提升太极拳境界和太极拳技击能力,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境界。
我们走路,也是左一脚,右一脚,阴阳互换。当前在每个公园里面都可以见到太极拳爱好者练拳或两个人在练习太极推手,全民健身重在参与,活动便会受益,练可强身健体,只能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运动中来。但是他们习练太极的动作却都远远不够规范。
从太极拳的理论来讲,太极拳具有三大功能,概括为体、用、养生。体,是指的练拳。通过拳术运动,得到心理的满足,通过拳术的锻炼获得健康,提升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
用,是指技击。也是防身术,遇有突发事件,挺身而出,以太极拳的技术和招数自卫、制敌。养生,通过习练太极拳得到身体健康,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心平气和,不贪荣华富贵,不为钱财奔命,平衡阴阳与世无争,人生境界平和。不论做什么心理和头脑都是放松的,从而真正达到养生之的目的,很自然的就能开发大脑智慧。
太极拳能健身养生,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机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万事归复于自然,身心不放松什么也得不到。松功于拳家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于普通人,健体、保健、祛病、养生、是绝妙的方法。
唯有心静体松,才能使经络通活,大小血液管道畅通,活跃脑细胞,开通心脑微细血管循环系统,使得消化系统通顺正常。习练太极拳就是掌握自身的生命运动。
什么是太极拳“九松十要”相关文章:
1.初学杨式太极拳的要领
2.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
3.杨氏太极拳的要领
4.48式太极拳六步学习方法 48式太极拳的两个原则
5.初学杨式太极拳的四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