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养生网

太极

×

怎样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

86人观看2022-08-15 03:30:04

  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太极拳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么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是如何练习的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

  技击基本功

  孙存周先生极为重视基本功的练习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他把孙门的基本功总结为六项:一、无极桩,二、三体式,三、劈拳,四、崩拳,五、单换掌,六、懒扎衣。后期应该加入双换掌和虎扑二式,此八式构成孙门武学的大要。

  从无极到三体之间还有虚无含一气、太极、两仪的练法。无极重心在两脚跟,虚无含一气是外形不动,内中重心移到两脚心;太极是半面向左,左脚跟对右脚踝,两脚一虚一实;两仪是双手合于胸前,右手中指压在左手食指,身子微微下蹲;此式可单练,手合身蹲一吸,手分身起一呼,反复习之,这也就是山西蹲猴式。

  劈拳是立圆,打翻浪劲;崩拳如同中平枪,直出直入最难防。孙门练法上有定步练法,不仅是一步一拳不跟步,还有双足不动,仅靠周身调整两膀发劲的练法。劈崩是单手,走直线,所练步法为上步、寸步;虎扑为双手法,走曲折,所练步法为践步;孙氏形意从劈拳练起。三月后自己感觉劲力顺达,周身轻灵。僵劲已经化去。即使是进步劈拳也不是用足跟往下跺,而是通过由足跟到脚掌的滚动完成落地,只有找到临界才能真正体会到松透,形意拳同样是松着打。

  懒扎衣,练法分定步、动步两种。定步分四拍,以右式为例:

  一、右手上绷,左手随之,右足进步,左足跟至右足跟,脚尖点地;

  二、右手向右后平捋,左手随之,左足后退半步,右足尖翘起离地;>>>练习陈式太极拳必知的知识

  三、右手前按,右足进步,左足跟步;

  四、双手握拳下采,虎口向前,手心相对,至两胯前,左足后退踏实,右足退至左足前足尖点地。左右式相同。

  活步练法可前进,也可后退,旨在手足协调即可。

  无极式和三体式要练到每次站30分钟;劈崩两式和懒扎衣左右练习每次要超过百次;单换掌走圈每次要超过30分钟;以上基本功要每日练习,时间要不少于3个小时。

  孙禄堂真传内家拳各阶段之表现

  首先可以摸摸腿背臂肩头,看是否做到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看看四正八柱怎么样,只有这些都做好了才可以说入门,然而这只是幼儿园水平。

  明劲,能做到腰胯合一,五张弓要拉满,所谓弓拉满月出似箭、落似风,是小学水平。

  暗劲,同样用明劲方法打,自己知道力已经出去了,但是旁观者反而觉得没有力,这时大小周天已通,打拳很少出汗,如拉千斤之车上坡,属于筋长力大,这是中学水平。

  化劲,打拳就像平时走路一样,脚落地无声,全身像铁一样,身上热乎乎的,象冬天洗澡后一样,身上衣服显得丝毫没有重量,气灌满身,打拳不再出汗,皮肤表面亮晶晶的,这在道家修炼中叫沐浴,这样就到大学水平了。

  拳与道合,人看起来皮肤细嫩光滑,象婴儿一样,脸白里透红,看上去有光,眼睛很有神。

  练习孙门三体式若是入门,就能体会出五种基本劲法,枪劲、刀劲、剑劲、鞭劲、罩劲。枪劲是中正顶穿,刀劲是以线打点,剑劲是走粘对顺,鞭劲是纵长摔贯,罩劲是气打无觉。枪劲即是打人如飞之纵劲,火劲不打飞即或透之此劲善打。刀劲八卦劲,横直之善变。剑劲即轫极能变,水火神针也有此能得八卦川掌之妙。鞭劲即软钢鞭铁扫帚,想跌人此劲一沾抹即跌杀更不见痕迹,此时全臂成轫掌。罩劲护体功成,熊力之身亦成。

  孙氏太极拳的松顺与中和

  1、心、身要松。形、劲要顺。

  2、恬淡虚无启心之中和。

  逆中行顺在乎其式法合乎中和。顺中用逆在乎其动法合乎中和。逆中行顺、顺中用逆,其要是内开外合,变动不居,乃求中和之法。客从彼意,缓急轻重由他不由我,而分毫不差,能神行机圆、感而遂通者,乃用之中和。心松,要心中无事,有事也要学会忘得了。身松,要知其法门,不知法门则不能松透。由松中求不得真松,知规矩则能紧中求松。浮于表者,将重心均匀分布于全足以为是。深入里者,将重心落于足跟则自能均于足。形顺、劲顺者,真体也。浮于表者,真体只归于桩形,大动则破。深入里者,真体能变动不居,动而若静。此为松顺之大意。内中详情,寡言难述。松来自内外顺逆,不知由内外顺逆中求,则不知松为何物。故求松之法,重在盘架子,盘架子就是求松之径。盘架子要合乎规矩,规矩有身法、步法、运动、呼吸之法。故从调形、调息、调心的规矩中求松。 所以若没有合乎规矩的套路的练习,就不能得着真松之意。松紧是同时出现的。外静内动,为第一步。更进一步,当为动静合一。内开外合是孙氏拳的重要法门。内开是胸腹如一虚圆直通足跟。

  外合就是“九要”。

  一气起落如圆,其圆落于小腹通于足,而不涨实、不浮起、却周流全身,是为内开。不失“九要”、足与身合,虽形式上三尖未照,或松散开,却仍为外合。内外外合,贯穿始终。

  近日给金仁霖先生送书《孙存周先生110周年纪念册》,时金先生已经有了个复印本,金先生对我说这里有真东西。我说道:是内开外合的练法。金先生当即道:就是这个东西!内家拳就是这四个字!当时有金先生的一个学生在,未多探讨,即寒暄告辞。松有死、活。松而活,才能松不见底,才能运转轻灵,是谓真松。松若有底线,一味地往下松,虽松到脚,但移动不能轻灵,并非真松。松而活、松而透、松不见底的关窍,只有两个字:意圆。没有易筋易骨基础,意圆也就是体会一下松的意思而已。

  内开外合是开手合手两式要体会的重点!将此之意贯穿到各式,则得一气循环之意。外圆内方,对己要圆,对彼要方。真圆寓真方。

  孙氏太极拳入门三害:

  孙氏太极拳入门三害是值得什么了?第一害是指努气,第二害是指拙力,第三害是指挺胸提腹。用努气者,太刚则折,易生胸满气逆,肺炸诸症。譬之心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经络不能舒畅,阴火上升,心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为病,轻者肉中发跳,重者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结成疮毒诸害。挺胸提腹腹逆气上行,不归丹田,两足无根,轻如浮萍,拳体不和,即万法亦不能处时中地步。故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明之自能引人入圣,必精心果力,剔除净尽,始得拳学入门要道,故书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练习诸君,慎之慎之。

  孙氏太极拳入门九要:

  1、塌者,腰往下塌劲,尾闾上提督脉之理;

  2、扣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

  3、提者,谷道内提也;

  4、顶者,舌顶上腭,头顶,手顶是也;

  5、裹者,两肘往里裹劲,如两手心向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劲也;

  6、松者,松开两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

  7、垂者,两手往外翻之时,两肘极力往下垂劲也;

  8、缩者,两肩与两胯里根,极力往回缩劲也;

  9、起落钻翻者,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钻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机轮之循环无间也。以丹田为用根,以意气力为用,以九要为准则,遵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五大理论

  “三合一拳架”

  什么是孙式太极拳的“三合一”,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三合一”是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也就是说跳架子就是推手,就是散手,在跳架子时也就同时练了推手和散手。

  我在练习中发现拳架的每一式都是推手或散手的精华用法。因此,我认为,练拳架时勤加体会,天长日久,必有感受,在推手和散手时自然就会运用出来。

  孙式太极拳的所有的动作和拳架,都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的。

  准确地说,就是每一个动作都是武术技击的精华全息元,也就是每一个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用法。

  所以说,初学者应该学一些具体用法,但必须明白,绝对不能仅仅限于这几个用法,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突破具体用法而达到对全息元的理解,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无限胜有限,无招胜有招”、“无胜于有”。

  “孙式太极拳修炼的三原则”

  要练好孙式太极拳,必须把握“三原则”,一是高度协调,在孙式太极拳训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全身高度协调,而且身体和心灵也要高度协调。

  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最主要的运动方法就是要锻炼自己身体的协调性。

  一旦调性达到高水平,那就会出现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哈肯的《协同论》中所说的“协调产生新的力量”,在孙式太极拳的修炼中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整劲力量。

  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种感觉,从一开始,练习者就应该把握这一点,所有的动作都必须体现和合凝聚。

  和即和谐,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感觉、精气神,都要有一种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绝对不能分散,特别是感觉不能分散。

  三是向内收敛,收敛和分散是对立的,所有的动作都产生一种感觉,向内收敛,而不是向外发散。

  协调、凝聚、收敛,我认为这就是修炼中国各种功夫,特别是孙式太极拳功夫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练成功夫。

  “打空”解

  古拳谱中说“轻比重来重比轻”,又说“打重不如打轻,打轻不如打空”,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高明的打法是打宅。

  所谓“空”有两层意思,一是“引进落空”,使对方进入“空”的状态,即对方所有的力量全部落空,任你千般力,瞬间全落空;二是把对方打空,比如对方一只手过来,我抓住其手,翻转其手,并托其肘,下压,一个“白鹤亮翅”,对方立刻被打翻在空中。

  广义地讲,孙式太极拳的75个招式中的任何一个招式都可以瞬间把对方打在空中,把对方凌空发放出去。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就达到了“空”的境界。

  “中正”解

  “中正”为阴阳平衡之意,在孙式太极拳的练习中,表现为在任何情况下,身体都不能失去平衡,重心不能歪斜,身形不能破体,力量不能出身形之界限。

  虚领顶劲,肩身正直,不能歪斜;头项正直,不能歪斜;整体正直,不能歪斜。特别要注意的是,手随身转,手到身到,手能超越身形之中线。

  在推手与散手中,唯有中正,才能保证自己处于顺势,而背势往往因为违背中正原则。

  论 “无为”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其 自然,舍己从人”。

  在清朝时,许多高手都已经认识到 “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拳无拳,意无意,九意之中见真意”,古人的见解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实践中的深刻体会,只有当练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体会到。

  我认为,练到十几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有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无所谓练也无所谓打,练就是打,打就是练,正所谓“无为方能无不为”。
 

怎样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相关文章

1.杨氏太极拳内功练习要点

2.练习太极有没有捷径

3.孙式太极拳的拳理

4.浅谈太极养生与修炼

5.太极拳的松胯13法

6.传统太极拳是最有效的养生方式

相关食谱
食谱分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