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秋季6个节气中的第1个,在每年公历8月7日前后,太阳黄经135,斗指申位(西南方向)。立也,始也,立秋标志着从这一天开始,将进入秋天,所以叫立秋。 从立秋开始,早晚虽然开始有凉意,但中午依然很热。所以立秋后依然要注意避热纳凉,早睡早起。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专家提醒,秋季养生,凡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皆以养和收为原则: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锻炼宜轻
中暑的症状有哪些?高温天气易中暑,想要及时防治,首先要了解夏季中暑症状。那么夏季中暑症状是什么呢?高温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下面小编为您分别介绍它们的症状。 夏季中暑症状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 根据症状的轻重,高温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重症中暑可以表现为这三种类型的
当脏器开始因毒素而早衰,美丽也随之而去。了解脏器的排毒秉性,才能及时清除体内垃圾,使机体保持一个相对清洁的内环境。立秋时节身体排毒很重要,文艺范儿就应该从零毒开始,身体的干净才是文艺的表达方式。 一、肺排毒:肺主气,当肺部清洁的时候,你会发现呼吸有力,氧气充足。 毒发状况: 1、面色无光。肺管理全身的皮肤,皮肤是否润泽、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当肺中毒素比较多时,毒素会随着肺的作用沉积到皮肤上,使肤色看起来没有光泽。 2、便秘。肺脏和大肠是一套系统,当上面肺脏有毒素时,下面肠道内也会有不正常淤
在池晓玲看来,养生的第一要诀是顺四时而养,到了秋季,便要遵循秋收的特性,调整饮食起居,落实养生细节。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避免秋季的萧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 池晓玲说,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机,除了登高、郊游,她还会增加一些日常锻炼,比如说跑步、打球、游泳等,以提高机体对秋季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如果是老年人,池晓玲则建议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做健身操等运动。 身为名中医以及养生作家,池晓玲擅用传统的养生理念及养
中医将一年分为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外,还有一个长夏。长夏处于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期。这个季节养生关键要祛湿,那么如何祛湿呢?下面跟着老中医学祛湿。 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多因环境潮湿、涉水淋雨所致,内湿多由过食生冷而致脾阳受损。外湿可内传脏腑,内湿也可外达肌肤,且湿邪又易与风、寒、暑、热、温、毒等邪气相互纠结,进而化热、化寒或化燥,其表现形式错综复杂。最典型的病症有三大类,一是湿邪侵犯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舌苔白腻等;其次,湿性重浊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俗称秋凉。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容易诱发出各种疾病,例如诱发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胆绞痛、栓塞、中风等病症。秋天凉冷的气候常使人精神和情绪上出现波动,常表现为乏力,不愉快,失眠,头晕和易激动等。 秋季气候对人体影响 1.秋天气温渐低而气压渐高,人体出汗减少,血液流向体表不如夏日那么盛,但脉管仍带有扩张的余势,故秋季正常脉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似羽毛状。 2.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并易产生微小的裂口,纤毛活动减少,使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
初夏给自己的健康充电给免疫力充电——上午十点的太阳最进补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种“天然消毒剂”,多晒太阳,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感冒等疾病乘虚而入。而晒太阳时间较少的人,体内的维生素D合成少,这是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易生病的一大原因。上午十点到下午两三点太阳最好。其中,上午十点到十一点晒太阳最好,此时空气比较好,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年人尤其应该在这段时间多晒晒太阳。给消化力充电——上下左右按摩牙龈肠胃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是营养吸收的核心,是人体的“加油站”。而夏初,
夏季养肝前先补肾 一份坚果不宜贪多夏天万物蓬发,也是人体肝气生发、活动力渐盛和摆脱疲倦的时机,正是养肝的好时节。不过,传统中医认为养肝前需「补肾」,坚果类食物就是最简便的补肾饮食,但坚果另有高油脂和普林偏高等问题,中医师提醒最好吃原味,且每天控制在1至2份就好,不宜贪多。欲养其肝,必滋其肾!坚果养生正夯中医理论认为「肝肾同源」,是指虽然肝与肾的脏腑功能有差异,但在先天,两者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之精的濡养。因此,补肝当以补肾为优先,肾衰则累及肝。清代名医陈良夫也说:「欲养其肝,必滋其
“早穿棉袄午穿纱”,这句话最初用来描述新疆的特殊气候。然而,最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都有类似的表现。处暑过后,白天气温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早晚温差却明显加大,让感冒患者骤增,而且病情重、病程长,让人们在这个初秋过得不太舒服。 每到九十月份,因为感冒就诊的患者大量增加,今年有所提前,有的甚至还会引发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并发症。初秋乍寒还暖,机体调节机能很难适应忽凉忽热的变化,是感冒最易流行的季节。若想安度这个时期,以下七点要牢记: 1.早晚加衣。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早晚出门时
夏季补肺润燥食谱 沙参玉竹老鸭汤一个健康的人需要有一定的健康饮食理念,要日常饮食滋补身体,营养合理,肺部是我们重要的器官之一,中医认为保养肺部一定要注意食疗,那么哪些食谱补肺润燥呢?食谱一:南杏猪肺汤原料:杏仁有甜杏仁(南杏)和苦杏仁(北杏)两种。南杏是杏树种子的一种,性味甘、平、无毒。含有苦杏仁甙、脂肪油、糖分、蛋白质、树脂、扁豆甙和杏仁油等等,是滋养缓和性润肺止咳之物。因为含脂肪油较丰富(约50%以上),所以润燥之功较好。猪肺,性味甘,平,能治肺虚咳嗽,咯血,有补肺的功用。做法:把一只猪肺反复冲水洗净
秋凉,肠胃道对天气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胃病在职场白领中发病率不断上升。专家提醒,白领养胃应注意以下10大禁忌。 1.忌精神紧张 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粘膜保护层受损,最终形成溃疡。 2.忌过度疲劳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过度疲劳,都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粘液减少,使粘膜受到损害。 3.忌酗酒无度 酒精本身可以直接损害胃粘
西风响,蟹脚痒。每年此时,正是吃蟹的好时节。然而不久前黑心商户竟用避孕药快速催长大闸蟹的传言却在网上疯传,让一向钟爱螃蟹的人们心里不免担忧。面对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好自我保护是最关键的。该如何享受秋日的螃蟹盛宴呢? 禁忌一:什么样的蟹不能吃。 1.死蟹不能吃 河蟹蟹体内外沾有大量的细菌。活螃蟹可以通过体内的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螃蟹一旦死亡,他体内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人们吃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另外,蟹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