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过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着变化阶段,不再暑气逼人。“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处暑后,天气往往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大便干结,这就是所谓的“秋燥”。处暑“秋燥”属于温燥,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此时复发或加重,如气喘、过敏性鼻炎等。另外,由于早晚温差大,极易感冒。因而,衣服不要加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饮食:多饮汤水 凉后“贴膘”可每天喝点牛奶,吃一个鸡蛋,适量豆粥、
天气逐渐开始干燥,饮食重点应倾向于滋阴润燥。以下介绍十种养生食物,滋润身心。梨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人不宜一次吃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做成冰糖炖梨水食用。大枣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秋季补养佳品。百合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蜂蜜蜂蜜是传统的补养佳品,
秋冬养阴,和冬病夏治一样,都属于在疾病调理及保健养生中,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春夏两季阳气盛,阳虚之人,此时养阳可得天助,这是冬病夏治中药敷贴的理论基础;而秋冬两季阴气盛,阴虚之人需滋阴养液,四季均可补,为何以秋冬最佳?这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上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秋冬养阴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可见,无论是秋冬养阴,还是冬病夏治,均巧妙运用了天时之利,自然事半功倍。哪
防滥补: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注意不可乱补,不要无病进补和不分虚实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防秋瓜: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
秋天是养肺的最佳时节。那么秋季养肺应该从何做起呢?在生活方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度过一个清爽健康的秋天呢?下面介绍养肺七法。笑一笑——宣肺。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的同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深呼吸——清肺。适度的深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介绍两种比较简单有效的呼吸法,不妨一试,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这种呼
姜能杀菌解毒,亦是做菜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如果饮食中含有姜,还能帮助你减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营养学专家研究发现,吃了添加姜的早餐之后,就能使人多燃烧43千卡的热量。参试者为年龄在40岁左右的肥胖男性,他们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7,被平均分为两组。研究人员让两组参试者早餐食用松饼和橘子汁(其中含有85克碳水化合物、25克脂肪、7克蛋白质、595卡路里的热量)。不同的是,其中一组早餐时喝一杯热水,而另一组的水里加入了2克姜末。六小时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参试者的热量消耗。结果表明,姜末能增强餐后的饱腹感,并且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秋燥”可以影响全身,当然也包括眼睛,而其中又以用眼多的学生、白领或本身有干眼症的人群受干扰最多。双眼干燥少津、滞涩微痛、易疲劳,秋燥时节大多数患者表述为以上特征,这些都是由于“燥”导致人体各器官渗水不够所致。秋燥带来的眼睛不适属于机体调节功能出现偏差,一般而言是暂时性的,虽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不会对视力产生损害。眼睛干涩刺痛只是一种症状,患者应首先排除为慢性结膜炎等疾病所引起,此季节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干燥。滋阴可补眼,雪梨、提子、葡萄等水果都有滋阴功效,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
咳嗽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症,而对于咳嗽的治疗若用药不当,不仅不能止咳,反而会加重病情。那么,不同类型的咳嗽都该选用什么药物,咳嗽后多久需要服药呢?咳嗽后应何时用药人体呼吸系统受到病菌感染时,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所以,一般性的轻度咳嗽,可先不用药物治疗,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少吃辛辣燥热之品。银耳大米粥、莲藕大米粥、山药大米粥、大枣银耳羹,加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均有一定的润燥止咳作用。但如果咳嗽超过一周,并且发
秋冬季,梨、山楂、大枣、石榴、柿子、柑橘、柚子、芭蕉、甘蔗和猕猴桃,果摊上摆得琳琅满目。这几样水果中,哪个营养成分更高?不同体质的人又该如何挑选呢?孕妇和儿童饭后吃山楂山楂含钙量在秋季水果中是最高的,孕妇和儿童对钙的需求大,这两类人群不妨在饭后吃点山楂。此外,山楂里因含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也被称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小能手”。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止痢降压。生山楂还有消除体内脂肪、减少脂肪吸收的功效,减肥的人可以多吃。提醒:可别为了减肥过量食用,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长期吃生
气候变化越大,越容易生病,所谓“多事之秋”,就有这样的含义。秋分过后,雨水渐少,天气逐渐变得干燥,且昼热夜凉,气候多变,稍有不慎,就容易伤风感冒、肠胃不适。 充足睡眠: 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头向西卧为好。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 衣装适宜: 在穿着上,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样,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强身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到了处暑时候,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一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同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二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意思是说秋天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强大起来;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季。从气候特点来看,秋季‘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面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因此,秋季饮食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不应耗精而伤阴气,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肺主管人体各种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