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温暖,适宜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和传播,易发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春季病。防治这些春季病,不妨备点板蓝根,板蓝根是防治春季病理想的良药。防治感冒、流感取板蓝根20克,甘草3克,煎汤连服3~5天可作预防。或加用贯众20克,煎汁饮用,连服3天。可用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天2次,连服3日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治病毒性肝炎,流行期间可用茵陈、板蓝根、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防治流脑,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大青叶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用大青叶、板蓝根各2
民间谚语谓:“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秋两季气候变化比较明显,机体对此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春季不要过早减去棉毛衣服,秋季则不可过早增厚保暖。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但在初春3、4月间,天气乍寒还暖,寒温气流交汇,气压很不稳定。上午春意暖暖,下午却寒气袭来。如果过早地减去棉毛衣服,寒气就会乘虚而入,伤及人的阳气,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会缠身难愈。怎样做到“春捂”防病呢?其一 不忙减衣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天气候显得有点“乱”。那么,在春回大地、气候多变之时,如何科学、合理地调节人们的精神、起居、衣着、饮食,才能达到养生健身、预防疾病的目的呢?起居:晚睡早起,防寒保暖养生的原则是顺应自然,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大地万物生机盎然,和冬天的早睡晚起相比,春天可以适当推迟半个小时入睡,早上适当提前半个小时起床。此外,早起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因为初春乍暖还寒,稍不留神就会受凉感冒。同时,春季应防过敏,特别是慢阻肺、支气管炎、哮喘等病人,应尽量避免接触灰尘、花粉等,以免加重呼吸困难、气喘症状。衣着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在冬季,风邪与人的体表最常接触,也最易侵犯人体,造成头痛、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发生。风府穴最容易招致风邪,因此治疗和“风”有关的疾病,也是首选此穴。督脉治风之要穴 要说风最喜欢侵袭头部,引起的第一病症就是头痛。古人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不能让后脑勺对着风口直吹。而北方人一到冬天,都会戴上厚厚的帽子和围巾,这也是最传统、最简单的防止风邪侵袭的保健方法。风府穴隶属于督脉,出自《素问·气府》:“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中医认为,刺激风府穴可以起到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的功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