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强壮功对五官的功能有治疗和保健的作用,且能作其他功法的辅助功。本功法操作简单,易掌握,老少皆宜学习。练习方法:练功时取坐或卧位皆可,垂目调息,气沉丹田或意守丹田,提肛缩阴。健耳功本法能增强听力,预防和治疗耳聋、耳鸣和其他耳病。尚有益精强肾、健脑安神之力,能调节血压,治疗眩晕、失眠、遗精、早泄及中气下陷等。但耳内或耳外患急性炎变,或有其他严重耳病者慎练。1、上提式: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分别轻提同侧耳廓(轮)之上端。然后用拇指摩按耳廓内侧、使之有热感为度。再用两指轻提耳廓。如此反复12~36次。2、下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俗称“心口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消化道病症。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中医学认为,胃脘痛常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生冷,以致脾胃损伤:或肝郁犯胃;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所致。临床因于寒凝作痛者,常见胃脘暴痛,喜暖畏寒;因于食滞者,常见胀闷疼痛,嗳腐吞酸;肝气犯胃者,常见攻撑作痛,连及两胁等;脾胃虚寒者,常见隐隐作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等。揉中脘 双手掌重叠紧贴中脘穴,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1~2分钟。推粱门 双手掌重叠
京剧大师梅兰芳初入梨园拜师学艺时,师父说他目光无神,他就坚持跟踪观看林间飞鸟,又养鸟、放鸽子,最终使眼睛的神经肌肉得到锻炼,双目顾盼生辉,成为一代宗师。有人提出质疑,中医不是说“久视伤血”吗?心者藏神,主血脉,上输于眼睛。久视,神用太过,眼用太过。神与血脉皆伤矣。对目力哪来的好处呢?“久视伤血”是《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的“五劳所伤”之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所谓“久视伤血”,中医理论认为肝储藏血液和调节人体各部位的血量分配,肝经联系于目,人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濡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约有15%~20%的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可能使他们失去肢体甚或是生命。在美国或欧洲,糖尿病成为最常见的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原因,且截肢后,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40%。约80%左右的糖尿病病人的下肢截肢由足溃疡引起。对足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是保足的关键。由于足部的生理特点——肌肉少肌腱多、关节腔多、结缔组织丰厚等,故清创不易彻底,引流不易通畅;而糖尿病足溃疡病位主要在“筋”,常规外科清创易损伤肌腱血管。中医外治法特色鲜明,如中药外用蚕食鲸吞治疗法,火针引流、中药化腐、外敷等。而预防才最重要
忙碌了一天,是否感觉颈后像是背了一座大山?摸摸自己的脖子,是不是有些僵硬?转转看,有没有一点疼的感觉?若出现以上情况,是时候做一做颈椎保健操了。 前俯后仰: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两肩平行,然后双手叉腰。动作时先抬头后仰,同时吸气,双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后缓慢向前胸部位低头,同时呼气,双眼看地。做此动作时,要闭口,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后,再上下反复做四次。动作要旨是:舒展、轻松、缓慢,以不感到难受为宜。 举臂转身: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汉代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写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就是讲究每日通行大便,或多通大便,以求健康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长生要清肠,不老须通便。”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过:“便难之人,其面多晦。”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粪毒”对健康的危害。他们的这个观点在二十一世纪也仍然适用,并且还备受关注。 道学文化中有一门保健功法,称之为“倒仓法”。所谓的“倒仓”就是把人体的胃、肠比作粮仓,用牛肉汤催吐将堵在肠胃内的食物以及肠胃内所有的秽物清除干净,“粮仓”清理干净了,病也就好了。曾
产妇在月子里身体比较虚弱,新陈代谢正处于调整过程中,对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因此,刷牙漱口与平时不一样,要注意讲究方法。不要在这个时期伤害牙齿,以免留下终身的痛苦。 刷牙前将牙刷泡软 刷牙前要用温水将牙刷泡软,最好使用特制的月子牙刷,因为月子牙刷用海绵或软毛制成,可减少牙刷对牙齿、牙龈的伤害。 每天早上和临睡前各刷一次。用餐后要漱口,饭后漱口和晚上刷牙后就不要再吃东西,特别不要吃甜食。若有吃宵夜的习惯,宵夜后再刷一次牙。为了保护好牙齿,产妇一定要养成天天刷牙的好习惯。 产后3天内最好用指刷法 指刷
头部 洗脸面。用双手摩擦生热,顺鼻两旁、眼圈、前额及耳旁做洗脸状,轻轻按摩25~36次;揉头皮。以两手指插到头发表皮上,轻轻来回交叉揉动25~36次;抚颈项。双手交叉抱头颈,头稍后仰,双手来回轻轻摩擦18~26次。功效:可使头脑清醒。眼部 按太阳穴。手掌擦热按摩太阳穴,顺逆转各9次;揉眼眶。大拇指基部擦热,绕眼眶周围运转,顺逆转各9次;捏鼻梁。食指按两眉中间玄关处。中指与拇指捏着眼内角,捏揉15~20次。功效:防治头晕目眩。耳部 鸣天鼓。两手掌稍用力按住左右耳孔,两手指放在后脑枕骨上,食指向下弹叩风池穴2
如今,人们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护足保健开始受重视。许多人只知使用脚而不知保养。殊不知,人的脚象心肺一样,在人体中是很重要的角色。从医学典籍中可找到佐证: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人的双脚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并与所有器官和腺体相连。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点,踝关节以下,就有60多个穴位,刺激这些穴位,会改善各个器官的功能,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如大拇趾是肝、脾两经通路,可疏肝健脾,增进食欲,治肝脾肿大;脚
“搓足”能养生,是因为在人脚掌上密布了许多血管,故医学上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有通往全身的穴位,刺激脚掌能使末梢神经活跃,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脚腿和大脑感到轻松舒畅,并有提高记忆力之功效。脚掌远离人体心脏,血液往往容易在那里滞留,故经常活动脚掌,使血液循环加快,起到平衡阴阳,调节气血的作用,真正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搓足”养生时,还应多活动脚趾。人脚底共有62个反射区,几乎囊括了人体全部器官和内分泌腺。人体最重要的12条经脉中,有6条是起或止于脚部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养生讲究“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泡脚四季皆宜,温煦机体、祛邪强身。泡脚要遵守 “1355法则”,就是每天泡1次热水脚,每次30分钟以内,水温50℃左右,泡完后晾5分钟。以泡到全身发热,有微微出汗的感觉为宜。泡脚水要没过脚背,选高些的木桶,以使热水的温度放松脚部及小腿。一般人都在睡前泡脚,其实,在下午4~5点左右泡脚最利健康,此时膀胱经和肾经气血最旺盛,泡脚补肾效果最好。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
近年来,膝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越来越多见,患病人群也逐渐趋于年轻化,除外先天遗传性因素,膝关节损伤病因常见有:因高强度工作和家务频繁行走上下楼及提重物(女性居多);超重致关节压力过大(青少年居多);运动中膝部外伤和频繁跳跃落地如羽毛球篮球等(健身族居多)。膝关节损伤疼痛、屈伸受限影响生活工作,如不能做到早重视、早发现和治疗导致病情进行性发展,关节病后期的最终结果是关节软骨广泛退变和大面积缺损,关节畸形疼痛不能正常走路和运动,健康指数急剧下降,严重者甚至致残。关于治疗,尤